联系京审 |
业务咨询:010-82672400 |
投诉建议:13701000699 |
E-mail: lzm@cpa800.com |
财税体制改革方案尚未公布 营改增或成破局关键
2013年行进一半,作为此轮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突破口,财税体制改革方案今年何时能拿出备受关注。
财税体制改革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性。李克强总理在3月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今年财税改革要拿出方案,循序推进。
不过至今,官方尚无改革方案的明确信息透露。官方显得沉默,学界的讨论从未停止,如何破解土地财政“绑架”地方政府的难题,“营改增”对分税制体系的挑战,以及困扰中国地方政府多年的县级财政不足等问题,都亟待取得突破性进展。
“土地财政”亟待松绑
土地财政已经成为我国地方财政收入中饱受诟病难以维系却也难以破解的一道难题。
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在之前给本报撰写的《重新研判“土地财政”》一文中指出,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极大地压缩了地方政府的税收比例,但却将当时规模很小的土地收益划给了地方政府,从此奠定了地方政府走向“土地财政”的制度基础。
由于信息缺乏,对于土地出让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官方和民间并没有统一的结论。
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去年底在《人民日报》撰文称,土地出让纯收益占出让收入还不到1/3,不到地方可用财力的一成。
但民间数据却与此相左。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经济系副主任、中国市场学会流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徐振宇此前发布一组数据,显示2008~2012年五年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纯收入约4.1万亿元。
这一数据没有得到官方认可。这也显示出,由于信息不对称,土地收入能为地方财政提供多少“血液”,至今没有明确数据支撑。
今年两会期间公布的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仅显示,去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减少,关于地方土地出让支出的表述仅有一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支出28046.04亿元,下降1.3%。
各地每月每季度发布的财政收支数据中,甚少公布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仅仅是笼统公布政府性基金收入。
数据不详令学界和投行更为担心地方政府不透明的土地财政收支恐怕难有可持续性。经济学家华生年初曾指出,中国财政体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卖地财政问题,并认为这是“财政体制改革的第一件事”。
他指出,如果延续“土地财政”,一方面会导致土地补偿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招拍挂进一步推高地价和房价,结果造成土地资源集中和部分人的暴富,堆积越来越大的资产泡沫、地方债务和金融风险。
然而在中国公共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加大的同时,财政收入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构性减税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出现了增速趋缓的现象。